電子秤解碼器是通過非法干預電子秤信號傳輸與數據處理流程,實現稱重數據偽造的作假設備,其技術原理圍繞“信號攔截-數據篡改-反饋假裝”三個核心環節展開,本質是突破電子秤的正常計量邏輯,讓篡改后的虛假數據以“合規形式”呈現,從而達成非法牟利目的。該設備嚴重違反計量法規,對貿易公平與生產安全危害極大,其技術原理可拆解為以下三方面:
一、信號攔截:獲取電子秤原始計量信號
電子秤的正常計量流程為“傳感器受壓→電信號輸出→信號處理→數據顯示”,解碼器的首要技術動作是精準攔截傳感器與信號處理單元之間的原始信號,為后續篡改奠定基礎,主要通過兩種方式實現:
物理線路接入攔截:解碼器仿造電子秤傳感器的接口規格(如4針、6針插頭),假裝成“信號校準器”“放大器”等合規配件,接入傳感器與主控芯片之間的線路。接入后,解碼器通過內部電路優先獲取傳感器輸出的毫伏級模擬電信號(如1kg重量對應1mV電壓),或已初步編碼的數字信號,切斷原始信號直接傳輸至主控芯片的通路,形成“傳感器→解碼器→主控芯片”的非法信號鏈路。
無線信號嗅探攔截:針對藍牙、WiFi等無線傳輸型電子秤,解碼器通過解析電子秤的通信協議(如Modbus、私有無線協議),假裝成合法的數據接收終端(如匹配電子秤的設備ID與加密密鑰),在無線信號覆蓋范圍內主動嗅探傳感器傳輸的數字信號(多為2.4GHz頻段)。部分解碼器還具備協議破解功能,可突破簡單的信號加密,無聲獲取原始稱重數據,全程無需物理接觸,隱蔽性更強。
二、數據篡改:偽造符合計量邏輯的虛假信號
攔截原始信號后,解碼器通過內部電路與程序對信號進行篡改,核心技術是讓虛假信號符合電子秤的信號特征,避免觸發設備異常報警,主要分為兩類篡改方式:
模擬信號幅度調節:針對輸出模擬電信號的電子秤,解碼器內置信號調節模塊(如精密電位器、運算放大器),按作假需求(如將實際10kg重量顯示為9kg)成比例調整信號幅度。例如,將傳感器輸出的10mV(對應10kg)電信號衰減至9mV后再傳輸至主控芯片,芯片會按原有的“電壓-重量”換算邏輯,誤將9mV計算為9kg。篡改過程中,解碼器會保持信號的線性關系(如1kg對應1mV的比例不變),僅整體偏移幅度,使重量顯示平穩變化,無跳變異常,假裝成正常稱重過程。
數字信號指令偽造:針對輸出數字信號的電子秤,解碼器通過解析其數據協議格式(如幀結構、校驗位規則),偽造“重量修正指令”或“校準指令”。例如,向主控芯片發送包含“修正系數0.9”的虛假指令,芯片會默認該指令來自合規的校準操作,按修正系數對原始重量數據進行計算(如10kg×0.9=9kg)并顯示。篡改后的數字信號嚴格遵循協議格式,校驗位、數據長度等參數均符合要求,電子秤無法識別其為非法指令。

三、反饋假裝:掩蓋篡改痕跡,實現長期作假
為避免被日常使用或計量檢測發現,解碼器通過技術手段對篡改行為進行閉環假裝,確保作假狀態隱蔽可持續:
零點同步校準假裝:電子秤開機時會自動執行零點校準(空秤顯示0kg),解碼器通過檢測開機信號或空秤時的傳感器信號,同步暫停篡改功能,讓原始零點信號傳輸至主控芯片,確保空秤顯示正常(0kg)。當有重物放置時,再自動啟動篡改,形成“空秤合規、稱重作假”的假象,規避用戶通過空秤檢查發現異常。
檢測模式自動切換:部分解碼器內置“檢測識別模塊”,可通過識別電子秤的特殊操作(如長按“校準鍵”“去皮鍵”組合,或外接標準砝碼時的信號特征),判斷是否處于計量檢測狀態。一旦識別到檢測,解碼器會立即切斷篡改電路,恢復原始信號傳輸,使電子秤在檢測時顯示真實重量;檢測結束后,自動切換回作假模式,實現“檢測合規、使用作假”的雙重假裝,逃避監管。
電子秤解碼器的技術原理本質是通過非法干預電子秤的信號鏈路,以“攔截-篡改-假裝”的技術流程偽造稱重數據。但該設備嚴重破壞計量公平,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隨著電子秤信號加密、異常檢測等技術升級,其作假手段正逐步失效,使用此類設備終將面臨法律追責。